今年2月19日早晨,省城青阳北路颐和花园小区昆苑19栋301室发生燃气爆炸——刚刚起床的朱先生用手一拧燃气灶,“嘭”的一声巨响,卧室、阳台和卫生间玻璃等全被震碎,自己也被“震”出厨房,摔倒在客厅。经过调查,原来是小老鼠咬破皮管导致燃气泄漏,燃气充满整个屋子。而燃气报警器并没有适时地发挥它的功能——鸣笛报警。
最近,民革合肥市委的盛晓平先生致电本报,“按照规定,小区都应该安装燃气报警器的,可现在合肥很多小区都没有安装,很多居民压根儿没见过燃气报警器的样子。”
日前,记者探访了省城的部分小区,发现燃气报警器的安装使用状况不尽如人意。
三个小区 安装情况各不相同
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路的海顿公馆小区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说,该小区是按照层高来安装燃气报警器的,不超过十八层高的居民楼不需要安装燃气报警器;超过十八层的居民楼因人口密度大,从一层到顶层就都需要安装燃气报警器。该小区的一至三栋是十八层,没有安装燃气报警器,而四至七栋都有二十多层,均安装了燃气报警器。
同样位于马鞍山路的万振小区则不论居民楼是多层或者高层,一律给住户安装了燃气报警器,万振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说,他们在这方面没有标准,只要住户使用燃气就都安上报警器。
瑶海区的吟春园小区是2006年开发的比较新的小区,该小区的物业管理也表示不知道这个情况,开发商当时没有安装燃气报警器这项建设计划。
小区业主 有人赞同有人漠视
家住蜀山区荷叶地街道嘉和苑北区19号楼的许俊龙认为,户户都应该安装报警器。“家里有小孩和老人的话,安全还是第一位的。”庐阳区正丰苑小区业主张晓峰认为,安装燃气报警器肯定会安全一些,不过他家还没有安装。
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赞同安装燃气报警器。庐阳区杏花街道天赐园小区1号楼业主许实顺表示,现在购买的天然气灶具已经具备报警功能,安全性能比较高,除去人为因素破坏,基本可以杜绝燃气泄漏。不过,遗憾的是,记者在合肥市场上没有找到这类高智能的灶具。
而一些居民则对安装燃气报警器抱有怀疑。嘉和苑南区21号楼的瞿建华表达了自己的疑虑:燃气报警器是否管用,坏了怎么修。他表示如果可靠性好,可以考虑安装一个。而有不少居民都提出,现在的燃气报警器没有考虑到炒菜油烟大的特点,误报率极高。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发现,部分市民安全意识淡薄,根本没有注意到潜在的危险,甚至家中装有燃气报警器,但基本不用。一位孙女士在采访时说,她家有燃气报警器,但是一次装修拿下来后就没再装上去,她觉得家里通风条件良好,不是特别需要。
更有甚者,一部分市民听到燃气报警器这个名称觉得十分陌生,更别提它的用途了。
燃气集团 安装与否看开发商
合肥市燃气集团市场发展处的周科长说,有关燃气报警器安装并不是没有依据,但是每个城市都不一样,合肥市主要按照建筑物的层高和结构来划分是否必须安装燃气报警器。通风条件差、楼层高的居民楼就需要安装燃气报警器,有的甚至不允许使用燃气,如时下正热的小户型,因居住密度大不适合铺设燃气管道,只能使用电力或煤气。对于通风条件良好、楼层相对不太高的居民楼,并不是一定需要安装燃气报警器,主要看开发商的原始土建设计是否有该项计划。
负责房屋验收的合肥市消防支队验收科人员则表示,他们去验收的是毛坯房,还没有燃气安全的问题;而房管局则表示自己只管发证,具体安全监管不在负责范围之内。虽然没有具体部门可以监管燃气报警器的安装标准,但相关部门大多表示,还是安装了更为安全。
部分市民认为,应该有硬性规定来规范燃气报警器的安装。蜀山区笔架山街道汇林阁小区的黄锁表示,燃气报警器最好由开发商统一安装。
市民建议 安报警器要硬性规定
针对即将召开的“两会”,盛晓平表示自己专门做了“燃气安全管理”的详细调研。调研结果却是,不仅仅是合肥市,即使在全省也没有燃气安全使用管理的具体法律法规,这就给千千万万使用燃气的家庭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盛先生表示,作为普通人都需要买商品房,现在的商品房(除了个别小户型)都是统一铺设燃气管道,那么强调燃气安全就从可有可无变成了必须要有。这些都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一旦有疏忽就会酿成惨祸,甚至连事后的索赔、维权都得不到保障。
盛晓平告诉本报记者,他正在力图整理出关于推进燃气安全法治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希望相关主管职能部门能提高警惕,加强这方面的安全管理。
见习记者 陈旺胜 汪婷婷
新闻链接
安报警器可杜绝九成以上煤气中毒
燃气专家指出,燃气泄漏或废气排放而大量产生的一氧化碳是燃气爆炸事件发生的根源,如采用燃气泄漏报警器就能得到及时的警示。有关部门经长期测试同样得出结论,燃气报警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的有效率达95%以上。
在一些发达国家中都大力推广甚至强制安装燃气报警器,如日本东京和大阪、韩国首尔、德国汉堡等城市,目前有80%以上的居民家庭安装各类燃气报警器。同样,在国内一些城市,如哈尔滨、青岛、大连、石家庄等城市,针对燃气中毒爆炸事故接二连三地发生,果断采取措施,在两三年前,将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予以规定,结果燃气事故大幅度下降。 |